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10类: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可分为10类115种
1、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碳黑尘肺、滑石尘肺、电焊工尘肺等13种。
2、职业性放射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疾病、内照射放射病等11种。
3、职业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氨中毒、氯气中毒、氮氧化和物中毒、苯中毒、四氯化碳中毒等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震动病等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式杆菌病3种。
6、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等8种
7、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等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3种
9、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等8种。
10、其他职业病;职业性哮喘等5种。
职业病控制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控制、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明确企业作业场所存在和(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结合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产生原因,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并对可能造成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的环节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监管和行政许可提供科学依据。 |